2012/2/8 15:39
清油盤絲餅
和面后拉抻至九扣,呈龍須細(xì)絲,經(jīng)刷油、盤餅、烙熟。食時抖開拉散,撒以白糖,酥脆香甜。
油旋
軟面搟片,抹以花生油、蔥油泥、椒鹽,卷莊成餅,烤熟而成。呈圓或橢圓形,深黃色,旋紋10余層;外酥內(nèi)嫩,蔥油香濃,與餛飩同食最佳。
八批果子
與油條同類,以八根油條兩端相連,形成橢圓形。酥脆香咸,入口而碎,放三、五日酥性不減。
玫瑰糖炸糕
燙面為皮,白糖、桔餅、玫瑰醬作餡,油炸而成。亦可用山楂、棗泥、豆沙為餡。外酥內(nèi)糯,香甜適口。
五仁包
以核桃、花生、白果、瓜子、芝麻五仁,和豬板油丁、白糖等成餡,以面皮包之,蒸熟而成。餡心松散爽口,甜香濃郁。
春餅
又稱荷葉餅,半燙面烙成。宜卷肉食、蔥段、面醬而食。色白油香,薄而軟嫩。
雞絲餛飩
湯鮮餡嫩,皮薄滑潤。與油旋同食,風(fēng)味尤佳。
長清大素包
以油炸鹵豆腐、粉條、菠菜、胡椒面、香油等拌餡,作包蒸熟。皮薄餡足,香辣味醇。
民眾煎包
豬肉、粉條、青菜,加味料調(diào)餡,包成元寶形,旺火油煎而成。外焦里嫩,味美適口。
銀絲卷
和成面,用拉抻或刀切成絲,以面皮包裹,籠蒸或爐烤至熟,撕開外皮則銀絲縷縷,有甜咸兩種。
炸雞絲春卷
雞肉配韭末、蔥絲作餡,以春卷皮裹之,油煎而成。酥脆鮮香。
濟南米粉
以小米粉燙面,放漏床壓為細(xì)絲,煮熟備用。食前澆高湯、肘子或麻汁三種,各具風(fēng)味。
福山拉面(抻面)
操作技藝復(fù)雜,經(jīng)和面、打條、拉抻而成面坯,細(xì)如龍須。沸水煮熟,澆海味三鮮鹵、魚片鹵、大蝦鹵、雞絲鹵、蛤仁鹵等?;畹?,鮮香清口,獨具風(fēng)味。
景芝金絲面
雞蛋和面,搟成龍須面條,煮熟后澆海米、香菜高湯。色澤金黃,刀工精細(xì),滑爽不粘,鮮香清口。
單縣羊肉湯
青山羊肉加白芷、桂皮、花椒燉煮乳湯。切碎熟羊肉,加乳湯、蒜苗、香辣油,趁熱食用。香辣鮮爽,不膩不膻,配油炸面食,相得益彰。已有200多年制作歷史。
蛋酥炒面
雞蛋和面,搟成寬面條,煮半熟,炸至金黃色。再加炒仁、肉絲、時鮮蔬菜爆炒后,加高湯煨炒上盤,帶高湯同食。色澤金黃,香軟鮮美。
魚肉水餃
用鲅魚、海鱔、偏口魚鮮肉加適量肥豬肉,剁成魚泥,加高湯、韭黃、芝麻油調(diào)制餡心,包成水餃。皮薄餡白,滑嫩鮮香。
豆汁粥
色白如玉,入口滑爽,喝完不粘碗,營養(yǎng)豐富,常與細(xì)馓子配套同食。[NextPage]
雞絲伊府面
雞蛋、水和面,搟細(xì)面條,煮八成熟,油炸至金黃,再入雞絲、木耳、油菜心高湯內(nèi)煮軟。面條油潤軟滑,雞絲柔嫩,湯汁鮮美。
雞湯饸饹
面團用特制壓床壓漏下沸水鍋中煮熟,撈出澆湯汁或其他鹵汁(三鮮、海味)?;畹?,鮮香。
臨沂糝
又名肉粥。雞肉、鴨肉或羊肉煮湯,加麥仁、面粉、佐料煮粥,盛碗加蔥、姜末,雞蛋餅絲、芝麻油、香醋。配胡餅、油條,趁熱而食。
朝天鍋
薄面餅卷豬雜碎,佐大蔥段、香菜末、青蘿卜條,蘸甜醬,圍煮肉大湯鍋沿而食,隨時添肉湯。餅香、肉香、湯熱。為冬令大眾小吃。
荷葉粥
以鮮荷葉為蓋,煮粥、涼食。呈淡綠色,粘而透亮,清香涼爽。為夏令小吃。
菜煎餅
小米煎餅加菜餡煎烙而成。長方形,金黃色,外酥里軟,餡鮮餅香。
八寶茶湯
小米水磨面炒熟,加桔餅、蓮子、核桃仁、紅棗肉、瓜條、芝麻、青梅、白糖,開水沖攪至糊狀。色如淡茶,味香甜滑爽。
瓜荅
面片抹蔥油泥、花椒面包肉餡,搟成長條餅,在豬板油鏊鍋上烙黃烤熟。皮酥里嫩,內(nèi)外有油,餡鮮餅香,色澤金黃。
石子旋餅
肉丁、芝麻油、蔥韭拌餡,包7寸面餅,在餅鏊內(nèi)鋪的石子(或碎瓦)上刷油翻烤。色澤深黃,外焦里嫩,餡鮮美。
六角旋餅
六角形面餅,色黃,有筋,松軟,微甜。
糖酥杠子頭火燒
用木杠壓硬面團,故名。面硬,含水少,夏季不易餿。色金黃,味甜,酥香,抗饑。冬季不甚涼,適于長途攜帶。
泰山豆腐面
泰山斗姆宮、尼姑庵待客素面,用泰安豆腐及山菜作鹵,色澤黃、綠、白相映,清鮮爽口。
蓬萊小面
加吉魚肉丁、雞蛋、青蒜作鹵,九扣“-窩絲”拉面?;?xì)韌,清鮮異香。
梨丸
梨絲和熟面粉,包入豬板油丁、桔餅、核桃仁、玫瑰醬、青紅絲、白糖、芝麻油拌成的餡心,滾一層干淀粉,油炸而成。呈金黃色,皮酥脆,內(nèi)軟嫩,梨香清雅。
龍鳳炒飯
蛋清滑蝦仁、蔥油炒雞蛋、雞絲、葡萄干與大米飯混炒。色澤鮮艷,米飯油亮軟懦,蝦仁、雞絲鮮嫩滑爽。
黃縣肉盒
面皮用冷水面、燙面、油面混和調(diào)制,豬油、海米、時令鮮菜拌餡,菊花頂圓包,六面煎黃。肉多菜少,金黃不焦,餡鮮汁多,皮酥香脆。
芙蓉?zé)?/H4>
蛋皮包蝦仁餡成燒麥狀,上屜蒸熟后,再拌上雪麗蛋糊,加點綴稍蒸。形美,味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