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5:39
幸福雙
為油包點心,因成對供應,故名。餡心用赤豆沙,配以豬板油、蜜棗、核桃肉、金桔脯、佛手蘿卜、青梅、松仁、葡萄干、糖桂花等。成品皮薄綿軟,油潤多餡,香甜美滿。
貓耳朵
源出清宮御膳,為形似貓耳的麥疙瘩。經(jīng)沸水煮熟撈出。另用蝦仁、雞肉、干貝、火腿、香菇、筍丁、菜葉、蔥、姜片和雞湯制成湯汁,與貓耳共盛碗內(nèi),淋雞油而成。配料五彩繽紛,貓耳色白,湯鮮味美。
湖州大餛飩
以豬腿肉、筍衣、芝麻、蔥末、白糖、味精、芝麻油、紹酒、精鹽等配制成餡。餛飩煮熟后,放入肉骨湯中,撒以蔥末、蛋皮絲而成。皮薄餡多,湯鮮味美。
魚肉皮子餛飩
為沿海漁區(qū)傳統(tǒng)風味小吃。豬腿肉及荸薺剁成末,與紹酒、味精、白糖、鹽、蔥花調(diào)成餡心,包入魚肉皮子內(nèi),入籠蒸熟,入沸水中略煮,連湯裝入碗中,撒以蔥花、豬油、米醋、味精而成。魚肉皮透明,光滑,形似花朵,味鮮爽口。
湖州千張包子
純精肉、開洋、干貝等作餡,豆制品千張作皮,包成包子,配以優(yōu)質粉絲。色白湯清,鮮美可口。已有百余年制作歷史。
南湖蟹肉包子
用鮮肉皮、蟹肉、生姜、夾心豬肉、蛋黃、糖等調(diào)制成餡,做成包子蒸熟。成品皮薄滑韌,肉蟹濃香,味香鹵多。
蝦爆鱔面
采用鮮活蝦與粗壯大鱔,共面條烹作,保持刀切面特色,采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的“三油”制作工藝。鱔片黃亮香脆,蝦仁玉白鮮美,面條柔滑不糊,湯汁油潤清香。
嘉興五芳齋粽子
為鮮肉粽子,其外形整齊,包裹均勻,用筷分成四塊,塊塊見肉,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香鮮,便于攜帶。已有近百年制作歷史。
湖州諸老大粽子
為豬油豆沙粽子,豆沙細膩油潤,外形細長,米少餡多,軟糯甘香,攜帶方便。已有百余年制作歷史。
寧波豬油湯團
系以水磨糯米粉、黑芝麻、豬板油、白糖、桂花為原料制成。湯團盛入碗后,在加白糖、桂花及紅綠絲。湯清色艷,團圓光澤,桂花香濃。甜、香、鮮、滑、糯俱全。該產(chǎn)品出口香港,更名為“麻蓉湯丸”。寧波人于舊年初,清晨有食豬油湯團的習慣。
溫州豆沙湯團
由豆沙、白糖、熟豬油、肥肉丁、飴糖、桂花等原料作餡。湯團純白細韌,湯清味香,甜美可口。以鄭德大湯團店產(chǎn)品最著名,已有百余年制作歷史。
麻心元宵
以芝麻醬、白糖、飴糖調(diào)配成餡,然后在糯米粉上轉動,滾成球形。煮后外皮韌糯柔滑,餡心香甜油潤。
清明艾餃
為清明時節(jié)傳統(tǒng)時令佳品。用艾葉和面,白糖、麻屑作餡。顏色翠綠,味道清香。
重陽栗糕
為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傳統(tǒng)習俗登高時的應時小吃。糕呈菱形,色醬黃,質糯、栗香、味甜。據(jù)《夢梁錄》記載,宋朝已有此糕。
西施舌
形如舌頭,又稱蘭花舌。用水磨粉皮子,裹入棗泥、糖板油、核桃肉、金桔脯、糖佛手、青梅、紅瓜、糖桂花、瓜子、白糖等,放入舌形模具中壓成行,舌尖點紅色??蓽蠡蛴驼?,粉糯餡多,甜香適口。
千層餅
以豆油、苔菜粉、綿白糖、飴糖等原料調(diào)配成餡。將含有白糖、豆油的面劑包以餡心,搟平后分三等分折疊,反復多次,最后搟成方餅,正面蘸芝麻,貼陶爐壁上烤熟。層次分明,甜中伴咸味,醇香松脆。
吳山酥油餅
別名“大救駕”,系由安徽壽縣一帶栗子面酥油餅演變而來。用油面疊酥制成。色澤金黃,曾酥疊起,上尖下園,形似金山,覆以細綿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甜味美,如口即酥。南宋時吳山始制。
西湖桂花藕粉
以杭州名產(chǎn)西湖藕粉為主,配以白糖、糖桂花、玫瑰花瓣等原料調(diào)制而成。熟藕粉呈咖啡色,晶瑩透明,具有桂花及玫瑰花多種香味、顏色,甜潤可口。
桂花鮮栗羹
以西湖藕粉作羹,調(diào)入糖燒栗片,撒糖桂花、青梅片、玫瑰花等制成。色澤紅、綠、黃、白相映,栗片脆嫩,耦羹稠濃,多種花香,甜美適口,已由千年制作歷史。
小籠包子
按餡料不同,分鮮肉包子、蝦肉包子、雞火包子等多種。用精粉酵面作皮,餡料除鮮肉、蝦仁、雞肉、火腿外,尚加入肉凍。皮薄韌滑,汁多鮮美,味香可口,別具風味。連小蒸籠一起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