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5:39
蛋松果
面粉、香油、糖稀、桂花糖、果醬汁、核桃仁等原料制成。甜香適口,油而不膩。舊稱“金絲果”,明代始有制作。
一品包子
北宋時稱太學饅頭,已逾千年。豬肉絞碎,配多種調料作餡,以發(fā)面作皮,包餡蒸熟。肉餡鮮嫩,皮軟餡香,湯汁豐滿。
第一樓小籠包子
豬肉泥配多種調料作餡,和面作皮,捏成包子,旺火蒸熟。皮薄餡大,灌腸流油,小巧玲瓏,鮮香利口,濃而不膩。制作歷史達70余年。
伊府面
用全蛋和面,配多種調味,制成面條。以什錦砂鍋將面煮熟。面條筋滑軟嫩,湯味極佳。
安陽血糕
蕎麥面摻豬血,加拌清水,攪成糊狀,蒸成。涼后切片,入油鍋,炸至外焦時取出,拌蒜汁而食。為安陽三大寶之一,外焦里嫩,味香利口。
鄭州豌豆黃
豌豆用磨拉成小豆瓣,旺火燒煮,小火燜煮,攪搗成糊,下入赤黃食糖、柿餅片,豌豆黃與柿餅逐層依次裝盆,涼后食用。
小林八寶酥
用靈芝、猴頭、銀耳、白果、木耳、嵩菇、香菇、茯苓制成的香酥食品,有食療效果,能強筋、活絡、提神、健身。系少林僧人的傳統(tǒng)食品,已有千余年制作歷史。
景家麻花
面粉加糖或鹽,經兌料、打花、兌水、和面、切劑、揉條、下油烹炸制成。分甜、咸兩種。香甜酥脆,嚼后無渣,可放兩月不回潮,色澤金黃透亮。系景家祖?zhèn)?,已?00余年制作歷史。
洧川鍋盔
面粉和好,兌入佐料,層層卷起成形,燜蒸、烘烤而成。外觀雪白泛金黃色,香酥適口,里層松軟。
大營麻花
溫水和面、發(fā)酵,兌入雞蛋等調料,搓條合股成蠶蛹狀,油炸,拉開,成型。黃焦酥脆,甜香適口,久放不干。
葛記壇子肉燜餅
豬五花肉加佐料入壇密封,小火燉至熟;油餅切絲,放壇子肉燜制。餅勁肉軟,鮮香爽口,油而不膩。
靳賢書燒餅
面粉作皮,各種甜、咸凋料及果料作餡,經炒酥、制皮、制餡、和酥、裹餡、成型、烘烤而成。有肉酥、脂酥、糖酥、水晶酥、三角酥、豆沙酥、棗泥酥、山楂酥、玫瑰酥等20余種。色澤金黃,外酥里嫩,咸甜適口。已有60余年制作歷史。
博望鍋盔
面餅用麥秸火或軟柴,于鍋中烤成。底、面、心呈瓷白色,周邊具焦黃的彩塊,酥香發(fā)甜,越嚼越香,置干燥處,月余不變形、不變味。已有2000余年制作歷史。
信陽勺子饃
大米、黃豆制面漿,配以紅白蘿卜絲、黃豆芽,加多種調料,攪成稀糊,盛入鐵勺,用熱油煎炸,熱食。呈餅狀,邊厚中薄,外焦內軟,咸中微辣,五香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