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 10:33
羊肉泡饃是陜西乃至整個西北一帶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在古代稱泡饃為“羊羹”,其羊湯都是用腿骨長時間熬煮出的濃湯,湯鮮味醇、饃筋Q彈帶嚼勁。
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連慈禧也贊嘆“羊羹”:“肉軟不糜、滋味甜美!”味道好的泡饃講究湯清肉爛,浮油很少,主要是湯的香味,醇厚而不膩。 吃泡饃也特有講究,首先掰饃有掰,撕,掐,揉,搓等12種手法,掰好后還需告訴伙計你的口味要求,一般有口重,口輕,而干拌,口湯,水圍城的湯水量依次遞增等五種煮法。
一碗功夫深厚的老湯,加上自己親手掰好的泡饃,翠綠的蔥花、香菜、紅褐色的牛羊肉、映襯著潔白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再配以辣椒醬和糖蒜,頓時香氣四溢,使人食指大動。
今年閏四月,仿佛冬季特別漫長。。。
3月迎春花開,桃花綻放的廈門這幾天仍然是烏云籠罩,陣陣寒意襲來。
春寒料峭的時節(jié),最適合來一碗熱騰騰的“羊羹”。不僅暖胃耐饑,更是一道難得的滋補佳品。
原料:
1、羊大骨500g、羊脊骨300g、羊后腿帶皮肉500g。
2、黑木耳(泡發(fā))、粉絲一把、香菜幾根、青蒜一根、大蔥段、八角一個、桂皮一塊、姜3片、陳皮兩片。
調(diào)味料:
鹽、白胡椒粉、辣椒醬、糖蒜。
饃材料:
面粉200g、酵母0.8g、水100g。
做法:
羊湯過程:
1、過水焯:鍋中入冷水,將清洗干凈的羊骨和切塊羊肉倒入,加入姜絲, 陳皮兩片,大火煮開后倒去血水,沖洗干凈。
2、鍋中換干凈清水,加入羊骨大火熬開,同時加入八角,桂皮,陳皮,蔥段,姜片,保持鍋內(nèi)水沸騰狀態(tài)大約2小時。邊煮邊撇去浮沫,最后將八角,桂皮陳皮撈出。(建議這個過程用大湯鍋)
3、將變白濃稠的湯水倒入大容量砂鍋中,倒入焯好的羊肉,小火燉煮3小時即可。
饃制作過程:
4、將酵母在20克左右溫水中融化,加入30g面粉揉成面團,蓋好保鮮膜發(fā)酵1小時。將剩余面粉和水揉成較硬的死面團,蓋保鮮膜放置半小時。最后將兩種面團揉和均勻,至光滑有韌性。接著分割成均等大小,揉圓后用面杖搟成厚度1cm左右面餅。放入鍋中無油烙3-5分鐘。
5、看到兩面微黃,就可取出。
6、將饃掰成指尖大小或黃豆大小的碎粒,至于碗底備用。
羊肉泡饃制作:
7、將粉絲,木耳過水燙熟。
8、放入碗中后,澆上煮好的羊湯,灑入鹽和胡椒粉。
9、將羊肉切片,放置粉絲上,灑上切碎青蒜香菜,按個人喜好澆入辣椒醬,或搭配糖蒜吃即可。
茜子私房話
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
虛勞怕冷、中氣不足的人群比較適宜吃羊肉;但羊肉屬于熱性食物,吃多比較容易上火,所以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發(fā)熱的病人,以及陰虛火旺、易口干、易上火的人,有牙痛,口舌生瘡,吐濃黃痰等上火現(xiàn)象時吃羊肉都需適可而止。
溫馨小貼士
1、泡饃是采用少許發(fā)酵面團和死面團結(jié)合的方法,揉饃時不用半點手粉,絲毫不粘,熟了掰成小塊,入湯不散,才是地道的陜西做法。
2、羊肉泡饃好吃的原因就在一碗濃而不膩的羊湯,不斷撇浮油,先熬煮羊骨2小時,再一起燉羊肉3小時,是湯鮮味醇的關(guān)鍵。
3、羊肉膻味較大,對此比較介意的話煮制時放入山楂,陳皮或加入蘿卜,炒制時放蔥、姜、孜然等佐料都能祛除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