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3 09:23
羊肉泡饃是陜西乃至整個西北一帶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在古代稱泡饃為“羊羹”,是由戰(zhàn)國時期演變而來。泡饃的制作過程精細(xì),連吃法也別具一格,歷來為中外食客所贊嘆。
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連慈禧也贊嘆“羊羹”:“肉軟不糜、滋味甜美!”味道好的泡饃講究湯清肉爛,浮油很少,主要是羊湯的香味,醇厚而不膩。其羊湯都是用腿骨長時間熬煮出的濃湯,味道醇厚、而里面的泡饃帶著點(diǎn)嚼勁,吸飽湯汁后異常鮮美。
吃過幾次泡饃,也研究出一些門道來,首先掰饃有掰,撕,掐,揉,搓等12種手法,掰好后還需告訴伙計(jì)你的口味要求,一般有口重,口輕,而干拌,口湯,水圍城的湯水量依次遞增等五種煮法。
一直在尋找地道的陜北泡饃,前段時間聽朋友介紹便去西貝西北菜親自品嘗了風(fēng)味泡饃,一碗功夫深厚的老湯,加上自己親手掰好的泡饃,翠綠的蔥花、香菜、紅褐色的牛羊肉、映襯著潔白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再配以辣椒醬和糖蒜,頓時香氣四溢,使人食指大動。
明日立冬,已明顯感覺凜冽的寒風(fēng)襲來,這時候吃羊肉,不僅補(bǔ)腎壯陽,暖中祛寒,還能溫補(bǔ)氣血,開胃健脾。最適合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羹”,就著泡饃和開胃的糖蒜,絕對是暖胃耐饑的滋補(bǔ)佳品。
原料:
泡饃用料:
面粉200g、酵母0.8g、水100g。
配料:
黑木耳(泡發(fā))、粉絲一把、香菜、青蒜、大蔥段、老姜3片、陳皮、茴香、八角、桂皮、香葉。
調(diào)味料:
鹽、白胡椒粉、辣椒醬、糖蒜。
(一)牛羊肉的處理:
1、先將牛羊肉切片,放入水中浸泡去血水,換水三次。
煮羊湯2、鍋中入冷水,將清洗干凈的羊骨倒入,加入姜絲, 陳皮兩片,大火煮開后倒去血水,沖洗干凈。
2、鍋中換干凈清水,加入羊骨大火熬開,同時加入八角,桂皮,陳皮,蔥段,姜片,保持鍋內(nèi)水沸騰狀態(tài)大約半小時。邊煮邊撇去浮沫,最后將八角,桂皮陳皮撈出。
3、將變白濃稠的湯水倒入大容量砂鍋中,倒入泡好的牛羊肉,小火燉煮3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