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31 14:25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春節(jié)少不了吃吃喝喝。大到天天盛宴,小到滿桌零食,餐桌上推杯交盞,熱鬧非常。春節(jié)的飲食向來是種類豐富、選擇多樣。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喝得健康?
Part 1
年夜飯,
點菜謹記“有度”
春節(jié)的降臨,意味著一年最大的美食盛宴拉開帷幕。除夕之夜,全家人圍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被視為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一頓飯。不過,要讓歡聚一堂的人都吃得滿意、吃得健康,可是有一定的講究的。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閆鳳表示,傳統(tǒng)的春節(jié)聚餐往往豐盛有余,營養(yǎng)搭配不均衡,大魚大肉的搭配油脂多、蛋白質多,搞不好容易導致腹脹、腹瀉,年夜飯就有可能變成“年夜煩”。因此,團年飯最好品種多樣、比例適宜、結構均衡,才有益于健康。
健康提點1:
不點“人頭菜”
菜肴豐富在團年飯的特色,包括了肉類、海鮮、蔬菜、菌菇類、豆制品等等,選擇如此之多,大部分人點菜的基準是“人頭菜”,10個人就是10個菜。盡管每個人的攝入標準不一,但“人頭菜”從營養(yǎng)的搭配角度來看往往會造成浪費,或者導致個人攝入過多。
一般來說,菜肴分量較大的可以適當減少一個菜,老人、孩子、女性較多的也可以減少一個菜。如果一定要講究“碟數(shù)”,可適當多點一些小菜。
年夜飯,老人和兒童最容易“被寵愛”而破例吃太多。在過節(jié)期間,家人對兒童和老人都特別照顧,在餐桌上頻頻給他們夾菜,結果就會讓他們吃得過飽。而老年人和兒童,身體素質不像年輕人那么強,吃撐了往往會導致腹脹、腹痛。
健康提點2:
多點魚類、白肉
燒鵝、白切雞、燒肉、清蒸魚……這幾道是廣東人年夜飯餐桌上的經典菜式。有時候為顯隆重,更是所有這些“經典”都是一個不落。閆鳳認為,營養(yǎng)學研究證明,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條腿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不如沒有腿的”。所謂“四條腿”的,主要是指豬、牛、羊肉,也被稱作紅肉。這些肉類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但其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容易使膽固醇在冠狀動脈血管壁上沉積,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因此紅肉一天攝入量最好不超過80克。
而“兩條腿”的,主要是指雞、鴨、鵝、鴿子等禽肉,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大,又易于消化和吸收,被稱作白肉,相比較起紅肉要更健康一些。而“沒有腿”的主要是指魚類和其他水產品。魚肉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100克魚肉能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的蛋白質的一半,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所以,年夜飯還是多點魚類、白肉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