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7 11:43
9、把黃油和牛奶水浴加熱到比體溫略高,40度。這個溫度,淋入蛋糊,不容易消泡。
10、將黃油牛奶混合均勻。
11、把一部分面糊盛出,與黃油液體攪拌均勻。
12、再倒回原來的面糊中。切拌勻。
注:原方是這樣——把黃油牛奶液順著刮刀,均勻的淋到蛋糊表面,然后用步驟7里提到的手法,拌大概90-110下(這個次數(shù)是小嶋海綿獨有)。我因為習(xí)慣了先切拌一部分再切拌一部分,就沒有用這種方法,據(jù)說很好用。
完成后的面糊很光亮,很細膩,很緞帶 不應(yīng)該有大泡泡冒出來,如果有泡泡不斷冒出來,就可能是消泡了。
13、做好的面糊,從高處(約20cm),倒入模具。從高處倒入也是為了消掉一部分大氣泡。然后從10cm高度,向下磕2次模子。震出大的氣泡。
14、放入預(yù)熱160度的烤箱中下層,50分鐘左右,具體要根據(jù)自家烤箱調(diào)整哈??竞煤髲?5cm的的高處摔下模子,震出熱氣,防止回縮。不過海綿其實不像戚風(fēng),回縮不多的,所以一般出爐稍微倒扣個5-6分鐘,就可以翻回正面了。要完全冷卻再脫模。如果用不粘模子(兔子家有,我沒買),放涼一會兒就可以脫模了。
啰嗦的話:
一、關(guān)于溫度
1、烤溫低了,蛋糕未能及時的受熱及定型,就可能消泡,出爐來就會是一個組織松垮的“海綿”。
2、溫度高了,可能定型快,影響后期漲發(fā),也可能出來一個大厚皮海綿。而且溫度高,模具四周受熱太快,蛋糕周圍定型太快,會導(dǎo)致后期中間隆起。因為四周已經(jīng)烤熟,內(nèi)部氣體無法膨脹起來。而中間部分還未烤熟。所以會出現(xiàn)中間高的情況。不過中間高的情況,并不一定完全是溫度的影響,也可能是打發(fā)不好,或者過度。正常的有一點點的中間鼓起,是正常的。后期倒扣時候應(yīng)該會消除。
——另外如果模具是非直角,而是側(cè)面梯形,即是上大底小的模子,或者模具比較小號,6寸或以下,都可能會中間鼓起哦,不一定是技術(shù)問題哦。最后還是看組織判斷。
二、關(guān)于糖量
這個配方很多人會覺得很甜,我也怕甜,于是廣搜羅大家的配方,看到的結(jié)果是糖量減少到80-95g左右,還比較合適,如果再減,可能會略微影響蛋糊打發(fā)的粘性。不過粘性減低并不代表不會成功,只是相對來說,再接下去的步驟(拌粉,拌液體)時候穩(wěn)定性可能會略差~~~另外糖有保濕作用,減得量太多了蛋糕口感會偏干滴。
三、關(guān)于水怡
其實這篇日志里我已經(jīng)說過水怡了,這里再補充幾點:
水飴是麥芽糖的一種,主要用玉米淀粉為原料,以發(fā)酵糖化制成的糖類食品。
區(qū)別于我們經(jīng)常看到的黃褐色麥芽糖,水飴是透明純凈滴,質(zhì)地粘稠滴。
很多人糾結(jié)這個有沒有水飴能不能做的問題~~其實用蜂蜜,麥芽糖,水飴都可以做出不錯的海綿。但是加了水飴的配方,組織更加綿密細致。因為水飴增加的蛋糊的粘稠性和穩(wěn)定性。上面提到的糖量影響粘度也是一樣的。這個會在后期攪拌有一定的影響,對組織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這就是水飴在這款蛋糕里的作用。加與不加,看自己條件啦。
四、關(guān)于黃油和牛奶
黃油能否換成植物油問題討論的已經(jīng)很多了。我的意見是:改變了液體油會影響點口味,但并不是說吃液體油就更健康一點,它們的熱量是一致的。所以用什么油完全看個人。
有些海綿的方子是不加牛奶的,也就是說這個方子里液體含量比較高,后期切拌入蛋糕糊時候難度會略高一點點,但是吃了成品就會發(fā)現(xiàn),口感很潤,放兩天都不會干,所以還是不要改變方子了。只要一開始打發(fā)全蛋過程嚴格按照方法打發(fā),得到足夠穩(wěn)定的蛋糊糊,就完全經(jīng)得住下面的拌粉與拌液體的折騰。所以關(guān)鍵不是液體量多不多,還是在于打發(fā)全蛋成不成功。
五、關(guān)于模子
7寸約等于18cm,不過很多TX家里只有8寸和6寸,其實這兩個尺寸的都成,8寸的做出來可能略扁,不影響口感;6寸的么多出些蛋糊糊就到小杯子里一同入烤箱嘛。我其實用的就是6寸的——不過我因為有一款夾心蛋糕的模子,所以一般是用6個蛋,一次拌好蛋糕糊糊以后剛好可以烤一直6寸的兩只那個6寸夾心模子的,也就是同時烤出1只標準6寸和2只比6寸扁但直徑一樣的一共3個蛋糕。這個也是要看自己家情況啦。
原文地址: https://home.meishichina.com/space-305800-do-blog-id-30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