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14 17:48
寶寶長大了,會走了,會跳了,越來越可愛的同時,也多了很多“小毛病”,其中在最讓父母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也許不那么愛吃飯。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吃飯也可以變成一件簡單又輕松的事情。
1.威逼利誘都不是讓孩子乖乖吃飯的好辦法
小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不安分的,或者干脆選擇不吃,于是父母就會用上威逼利誘的手段,比如:“不吃飯不帶你出去玩”或者“乖乖吃完飯就給你買玩具哦”之類的。當然有時候不論父母使出什么花招,孩子總是不配合,于是忍耐到極限的父母就開始“爆發(fā)”了,變得容易惱火,用強迫的方法讓孩子吃飯。
其實,小孩子天生對飲食有很好的控制能力。當他們餓了時自然會吃東西,吃飽了他們當然也會停下來。但大人則用自己的觀點教育孩子——即使不餓,到了吃飯時間也必須吃東西,而不是在非就餐時間吃飯。如果一直強迫不餓或者沒有食欲的孩子吃飯,會讓他們失去天生控制飲食的能力,并對吃飯產生厭倦,覺得那是一件并不美好的事情。更糟糕的是,這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厭食癥等飲食紊亂問題,這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可就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了。
小建議:當寶寶乖乖地吃飯并達到了你的要求時,記得贊美他,告訴他這樣是正確的,也是你喜歡的。
2.制造愉快的進餐環(huán)境
現代繁忙的社會常讓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進餐,即使坐在餐桌上,也是匆匆忙忙的,幾分鐘就搞定,根本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或者因為趕時間,看見孩子吃得慢騰騰的就怒氣沖天,不停地責備或者訓斥孩子,結果把好好的吃飯時間弄得一團糟,家長心煩,孩子傷心,大家都沒有吃好。
在吃飯時間看電視也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一來,會讓你的注意力分散,沒辦法專心吃飯也沒辦法專心照顧孩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親子間的交流。
一家人好好坐下來吃頓美好的晚餐吧,不要一直盯著電視,不要把玩具放在正在進食的孩子旁邊,不要訓斥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用親切的語調和孩子說說話,在他認真吃飯的時候肯定他。良好的氣氛對健康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有很大幫助,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很重要。
小建議:找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帶上孩子去野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