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4:40
又名梅蛤、虹彩明櫻蛤、扁蛤。
海瓜子是一種在濱海灘涂生長的小水產(chǎn)品,因狀如南瓜子而得名,是慈溪市著名海水特產(chǎn),多產(chǎn)于潮汐頻繁的泥灘中。學(xué)名梅蛤,也稱“虹彩明櫻蛤”、“扁蛤”。
海瓜子貝殼呈長卵形,長僅2厘米,殼極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帶肉紅色,常潛于泥涂中約5至6厘米處。肉肥,盛產(chǎn)于梅季。
用法用量
海瓜子捕獲時(shí),多含泥沙,須在淡鹽水中浸養(yǎng)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盡,洗凈備用。待瀝盡水分,在鍋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熱炒,放少許蔥末、姜片、鹽或醬油,炒至海瓜子薄殼彈開即可裝盆食用。肉細(xì)嫩,味極鮮,是佐酒佳肴。
其他相關(guān)
古人有《詠海瓜子》的詩寫道:冰盤推出碎玻璃,半雜青蔥半帶泥。莫笑老婆牙齒輪,梅花片片磕瓠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