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7 14:55
新生兒護理的注意事項
前言
舊的傳統觀念認為新生兒不能抱,抱了易形成抱癖,對大人和小孩都沒什么好處,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F在的觀點是新生兒應該抱。經常抱著的孩子體形會變得優(yōu)美,這也是嬰兒的運動之一。嬰兒的啼哭多是由于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引起的,有時是一種正常的運動,不是因為不抱而哭。
整日躺著的嬰兒,對父母是方便的,但不利于嬰兒的生長和發(fā)育。
有孩子的出生以后,經常抱著,也未曾形成抱癖,而是性格特別好。抱著時表情愉快,不停地咿咿呀呀,因有事顧不上抱時,他自己躺在床上不斷地運動四肢,四處張望,口中?!澳钅钣性~”,身體發(fā)育也顯著地超過同齡孩子。這是因為抱著的孩子看到的事物多,躺著的孩子光看天花板、房頂,缺乏神經發(fā)育必需的各種豐富的刺激。因此,抱孩子時要同孩子說話、唱歌,用眼睛溫柔地注視孩子,輕輕地晃動,這種感情交流,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精神發(fā)育以及身體生長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新生兒的抱法大都采用手托法和腕托法兩種:手托法是用左手托住嬰兒的背、脖子和頭,用右手托住嬰兒的屁股和腰部。腕托法是輕輕地將嬰兒的頭放在左胳膊彎中,左小臂護住嬰兒的頭部,左腕和左手護背部和腰部,右小臂護嬰兒的腿部,右手護嬰兒的屁股和腰部。
常見異常癥狀
新生兒疾病初起癥狀常不典型,且變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應嚴密觀察。因此,對新生兒常見癥狀應有所了解:
一、腹瀉、厭食、腸脹氣
因消化系疾病引起,如喂養(yǎng)不當、新生兒流行性腹瀉,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等。腸脹氣應除外畸形、梗阻。
二、煩躁、嗜睡
為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癥狀,如顱內出血、腦膜炎、其他系統感染及敗血癥等。
三、發(fā)熱與體溫不升
一環(huán)境溫度變化可因環(huán)境濕度的變化引起,也可因衣被過暖或室溫較低造成。
二脫水熱因脫水所致體溫升高,給足夠水份,體溫即下降。
三感染臍部皮膚感染及肺炎等。
四、抽搐
全身性抽搐較少見,常為皮層下發(fā)作,表現為陣發(fā)性瞬目、眼球轉動或震顫及口頰部抽動等。多見于:
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顱內出血、腦膜炎、核黃疸及腦發(fā)育畸形等。
二破傷風常于出生后4~6天出現,伴牙關緊閉、抽搐、角弓反張等。
三代謝紊亂低鈣血癥,出生后一周內出現煩躁不安、驚跳、震顫、屏氣、喉痙攣以至驚厥;低血糖,多見于早產兒、小樣兒、過期產兒、母親患有糖尿病等,于出生后數小時至一周內出現震顫、陣發(fā)性紫紺、反應遲鈍、厭食、哭聲弱及體溫不升等。
五、呼吸暫停
首先考慮為顱內出血及腦膜炎等,其次可因呼吸中樞發(fā)育不成熟所致,特別是早產兒,呼吸肌力量較弱,呼吸不規(guī)則,可出現紫紺。
六、嘔血、便血
可因產時吞入產道內血液,或因為母親乳頭皸裂出血與奶一并吸入,另應檢查嬰兒口鼻有無出血。有時則因新生兒自然出血癥,可于生后2~3天出血,以消化道多見。敗血癥也可出現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