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9 13:23
你知道蕎菜嗎?
對,蕎菜,這種外表像蔥,味道跟蒜有幾分相似的蔬菜,放在五花八門的蔬菜堆中,你都不一定認得出來,特別是旁邊再放一把香蔥,你講不定還會當它是香蔥,正想撿兩棵回去清蒸魚時,店家一定會用一種似笑非笑的神情看著你:“這不是蔥,是蕎菜,你知道蕎菜嗎?!”
“蕎”,音qiao,古書卻寫作“薤(xie)”。在中國漢代最著名的挽歌《薤露》中:“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還落復,人死一去何時歸?”說的人生如電光朝露,須臾即過,人活著,要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其實,蕎菜又何嘗不是值得我們珍惜的一種蔬菜,皆因蕎菜的賞味時限很短,僅在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才能夠品嘗到這最應景的蔬菜,故人坐“蕎(橋)”西去,后人食“蕎”相祭!
古代的人很早就懂得珍惜春天蕎菜的賞味期限,每到清明餐臺之上總會有道“蕎菜炒燒肉”,清晨割下翠綠的蕎菜,配以清明祭祖的燒豬肉,用頭抽砂糖大火爆炒,散發(fā)出濃濃蕎香,可謂廣府時令美食的代表,也最能體現(xiàn)嶺南的鄉(xiāng)野的濃濃春意,在傳統(tǒng)的艇仔人家,更用清明河蝦,油炸至酥脆后,配米酒鹽花與蕎菜爆炒,鮮香味雅。
不過,“適口者珍”,正如每一種食物有追捧的人,也有厭棄之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喜歡蕎菜的怪味,蕎菜在時下流行蔬菜榜之中早已經(jīng)榜上無名,現(xiàn)在也僅在兩廣地區(qū)少有種植,北方人已經(jīng)極少食薤。于是,很多人認不出蕎菜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我一定并且必須要告訴你,蕎菜只在春季才最顯本質(zhì)的清甜,且賞味期很短, 切莫重復“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空留兩手撿憂愁”,請你一定要搶鮮賞味,并學會欣賞蕎菜的美。
常常無理由略顯悲觀地思考,如果有朝一日,這個世界再也沒有蕎菜、香椿芽、春筍子、野蕨菜......細雨朦朦的清明時節(jié),嘴饞如你我,何處寄哀思?
蕎菜炒鹵豬耳
原料:
蕎菜100克、豬耳朵1只、紅椒1/2只。
調(diào)料1:
鹽3克、生抽10克、黃酒50克、鹵水汁20克、八角2只、生姜1大塊、蒜頭5粒、香蔥1根、花椒少許、高湯300克。
調(diào)料2:
鹽1克、白糖5克、油10克。
做法:
1、豬耳朵用刀片小心地刮去表面細絨毛,洗凈,燒一鍋水,把洗凈的豬耳朵放入水中焯煮5分鐘,撈起用流動的冷水降溫。
2、取砂鍋,把鹽、生抽、黃酒、鹵水汁及高湯倒入鍋中,生姜拍扁,與八角、蒜頭、香蔥、花椒放入湯料包中扎緊,放入鍋中,置灶上,大火煮滾成加料鹵水汁。
3、把處理好的豬耳朵放入鹵水汁中,小火鹵煮1個小時,關火浸泡一個晚上,成鹵豬耳。
4、蕎菜切去綠色尾部及頭須,取嫩白色蕎莖,洗凈。
5、用刀將蕎莖切成段備用。
6、鹵豬耳從鹵水鍋中撈起,切成耳絲,紅椒也切成細絲備用。
7、鍋燒熱,倒入油,下豬耳絲用小火慢炒,直至豬耳變脆香。
8、倒入切好的蕎菜旺火快炒一分鐘。
9、加入鹽和白糖調(diào)味。
10、最后加入紅椒絲翻炒幾下馬上出鍋。
戲戲叮嚀:
蕎頭具有特殊香味,類似蒜但沒有蒜味濃,當作一般素菜來炒時,必須要用旺火快炒,稍斷生即可起鍋,風味才能夠最大化保留,久炒則不香了。
鹵豬耳朵的調(diào)味、鹵煮的時間不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感作調(diào)整。
但鹵豬耳煮好之后,最好留鍋中浸泡一夜,使鹵水味更濃。
鹵水鍋鹵完豬耳朵后,可以繼續(xù)鹵豬手、雞爪、鴨掌之類的,鹵藕片之類的也很好吃。
需要注意的是,鹵豬耳回鍋復炒時,不宜用大火,因為鹵豬耳朵膠質(zhì)較多旺火爆炒會粘鍋,用小火慢炒可以很好地防止粘鍋,或者改用不粘鍋更好。
小炒出鍋前加入白糖是粵菜的經(jīng)典做法,可以使菜品口味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