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3 09:22
自從看過《舌尖》之后,好多民間美食都仿佛在一夜之間風靡全國,雖然不少都是第一次聽到、看到的食物,卻從此讓人念念不忘。據(jù)說賣各地特產美食的淘寶店都著實火得一塌糊涂。除了美食讓人膾炙人口,那些創(chuàng)造出美食的樸實主人,更加讓人無比崇敬。
陜北的黃老漢,在窯洞里做了一輩子的黃饃饃,從未想過走出陜北的他,卻因為他的黃饃饃而迅速被全國人民熟知。自從黃老漢與西貝西北菜簽約之后,樸實的老人更是頻頻曝光于媒體,為大家講述他與黃饃饃的故事,毫無保留地與大家分享黃饃饃的做法。一時間,大家都紛紛跟風做起黃饃饃,這是一股自發(fā)的強大力量,蘊含著對黃老漢的支持,更反映出對自然淳樸的追求。
近來看到不少同學都在做黃饃饃,我也早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一向對這種有傳統(tǒng)、有歷史的民間美食缺乏抵抗力,再加上黃老漢這饃饃是用料淳樸天然,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純手工打造,在健康至上的今天,無疑更具吸引力。雖然沒有機會與黃老漢親自學習,但身為北方人,做面食還難不倒我。上個周末,終于備齊了所有材料,樸實的黃饃饃做起來嘍!
這次我特別詳細地拍了步驟圖,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你做黃饃饃,即使是面食新手,我想也不會不成功的。記住一個關鍵點,糜子面與黍子面的比例是5:1,因為糜子面沒有糯性,相對較硬,而黍子面是糯性的,相對較軟,這樣軟硬搭配的黃金比例,可是黃老漢多年經驗的成果,是做出好吃的黃饃饃必不可少的秘訣哦。
窯洞里走出的黃饃饃,終于讓我山寨了一回,算是圓了心中的夢。俗話說“五谷雜糧最養(yǎng)人”,特別是都市里的現(xiàn)代人,適當多吃些粗糧,對身體頗有益處。用料天然的黃饃饃,透著淳樸的糧食香味兒,愛粗糧的同學,不妨都來做一做,嘗一嘗吧!
黃饃饃
原料:
主料:糜子面500g、黍子面100g、酵頭250g(面粉150g、糖12g、干酵母3g、水120g)
配料:紅棗100g、紅豆500g
調料:糖30g
做法:
1、將酵頭的材料混合均勻,成團后放入盆中;
2、放置溫暖處發(fā)酵至漲大又回落(約2-2.5小時);
3、將糜子面、黍子面和糖混合均勻,放入酵頭;
4、加入溫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放置25度以上的環(huán)境下發(fā)酵6-8小時;
5、等待發(fā)酵的過程中,將紅棗、紅豆洗凈,放入鍋中;
6、加入足量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
7、煮至豆子出沙,濾去湯汁,用勺子攪碎拌勻,晾涼待用(喜歡甜味還可以加入適量紅糖);
8、發(fā)酵好的面團重新揉勻;
9、將揉好的面團分成60g一個的面劑子;
10、取一個面劑子按扁,包入30-40g餡料;
11、收口后,用雙手輕揉,整成圓型;
12、蒸鍋燒水,水開后上鍋,大火蒸20分鐘即可。
心得分享:
1、軟硬黃米以1:5的比例混合,是黃老漢做黃饃饃的秘訣之一,這樣的饃饃口感最好;
2、酵頭即我們常說的老面,主要用到干酵母和面粉,做起來很方便;
3、面粉中加入適量糖,可以增加黃饃饃的風味,也有助于發(fā)酵;
4、新手包餡的時候不要貪多,量少一些更容易包,手熟了再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