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7:28
一道和名字一樣神奇的小吃,云南傳統(tǒng)小吃--耙肉米線
原料:棒骨2根、米線200克、鹽20克、姜5片、白糖5克、白胡椒8克、雞精5克、薄荷20克、香蔥少許。
做法:
1、棒骨洗凈后涼水下鍋,清水至少沒過骨肉表面5-8厘米,大火燒開后撇去浮沫,然后加入15克鹽、姜片,蓋上蓋子用中火慢慢燉至湯汁濃白,然后將棒骨撈出;
2、棒骨稍涼后將上面的肉撕下來,用叉子叉散,最好能叉出茸茸的感覺;
3、取一口小的湯鍋加入約100ml骨頭湯,用大火燒開放入叉茸的肉絲,加入鹽、白糖、雞精、白胡椒調(diào)味,煮到湯汁減少到一半后,關火倒出備用;
4、湯鍋不用洗,繼續(xù)加入骨頭湯燒開,放入米線用中火稍稍煮半分鐘。將米線倒在大碗中,放入薄荷、蔥花,加入之前入味的肉絲和剩余的湯汁,淋入辣椒油即可。
耙肉,可能對很多朋友來說真的是很奇怪的名字。其實就是肉類煮到熟而不爛的程度,這樣的肉入口后非常綿軟,入口即化特別好吃。也有人理解為用叉子將肉拆散的動作;
耙肉米線其實是云南巍山一帶的傳統(tǒng)小吃,一般都是用來煮餌絲,但是餌絲省外很難買到,所以后來又逐漸有了耙肉米線、面條等等,在云南十分受歡迎!
選用棒骨上粘連的一點點肉,煮熟后不容易散爛,用叉子叉下來口感會更加綿軟,而且制作起來也很有樂趣;
肉一定要煮透,否則很難入味,放在米線上也起不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肉叉茸后一般味道都比較淡,不適合作米線的澆頭,所以還要再加入高湯,放入鹽、雞精等繼續(xù)調(diào)味。這個步驟盡量根據(jù)自己的口味調(diào)整,味道最好稍微重一些,這樣配上米線才有味道。
煮耙肉的湯不要太多,最好保持中大火,這樣肉絲會更好的吸收湯汁里的味道。煮米線的時間不要過長,否則米線容易碎;
按照我們傳統(tǒng)的吃法,米線連湯加入一大勺耙肉,配上蔥花、一點點醬油、腌菜,那么一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