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50
經濟觀察報1月23日訊 張曉暉有“小茅臺”之稱的貴州珍酒,三個月前被這家企業(yè)收購。這是華澤集團近年來收購花費資金最多的一個項目。
按照這家公司的規(guī)劃,他們將由此成為貴州省醬香型白酒 (業(yè)內俗稱醬酒)第二。在此領域, 貴州茅臺(行情 股吧)處于領先位置,目前其市值已過千億。
總部設于北京的華澤集團 (旗下上市公司 “金六福投資”,00472.HK),被認為是有可能改變當下中國白酒市場格局的一股力量。
2009年,華澤集團出資收購了吉林省榆樹錢酒業(yè)有限公司、控股陜西省太白酒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競拍下原貴州珍酒廠。此三樁交易幾乎花光了其全年的利潤。不過由此,華澤集團分別完成了在中國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域的白酒戰(zhàn)略布局。
“小茅臺”
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稱,未來珍酒在貴州省的定位,我們將力爭醬酒第二,并且甘當醬酒第二。
三個月前,華澤集團與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貴州茅臺,600519.SH)同臺競買,最終以8250萬元人民幣購入凈資產為負2.91億的“小茅臺”——原貴州珍酒廠的所有資產,包括酒窖、釀酒設備和土地以及老職工的安置等。
此后三個月間,貴州珍酒廠更名為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1月,完成珍酒生產經營的全面恢復。
盡管珍酒目前不為人所知,但其歷史卻頗有淵源。1958年3月,在成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期間,毛澤東在與原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長周林談話時,提出茅臺酒要“搞到一萬噸”的設想,正是這一設想導致了貴州珍酒廠的誕生。
最終傳統(tǒng)的茅臺釀酒工藝亦被移植到貴州珍酒廠,建廠之初的很多原料、輔料、生產設備等均直接從貴州茅臺酒廠搬運而來。
不過,珍酒盡管有 “小茅臺”、“易地茅臺”之譽,但是貴州珍酒廠卻因為生產經營不善,最終于2008年底進行破產清算。直到2009年8月貴州珍酒廠被第二次掛牌拍賣之時,該廠總資產1.54億元,負債4.45億元,所有者權益為負2.91億元。
貴州珍酒廠在拍賣時已經嚴重資不抵債,但其“小茅臺”的號召力依然吸引了貴州茅臺、華澤集團和貴州同濟堂藥業(yè)等三位競買人。在競買過程中,華澤集團旗下的華致酒行最終勝出。
格局之變
目前國內醬香型白酒處于第一位的,是有著“國酒”之稱的貴州茅臺,其市值已過千億。位居全國醬酒市場份額第二的,是茅臺鎮(zhèn)赤水河對岸的四川省古藺縣之郎酒,但郎酒全年總銷售收入,仍遠遠不及茅臺。
華澤集團此番花費上億元的代價,購入的貴州珍酒,在其擁有的十幾款白酒中,是唯一的一款醬酒。
1998年,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以五糧液貼牌生產方式,創(chuàng)建“金六福”白酒品牌,此后十余年間,“金六?!睓M掃大江南北,演繹了中低檔白酒市場上的商業(yè)奇跡。
2009年,按照保守的估計,華澤集團在對吉林榆樹錢、陜西太白酒、貴州珍酒這三款白酒的控股收購上,就花去至少兩億元。
從2003年開始,吳向東開始陸續(xù)收購湖南、江西、四川、陜西、吉林、黑龍江、貴州等11家在地方上小有名氣的白酒廠。經年征戰(zhàn)的最終結果是,一個擁有十幾款白酒品牌的多元化釀酒集團浮出水面。
貴州珍酒是華澤集團近年來收購花費資金最多,投注以希望最大的一款醬香型白酒,其目前年產量并不多,2010年,估計能夠實現500噸醬香基酒的釀造和生產。
吳向東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醬香型白酒由于生產工藝和生產周期相對特殊的原因,造就了其相對稀缺的特性,每年10萬噸的市場容量給我們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機遇與挑戰(zhàn)。貴州珍酒為華澤集團發(fā)展醬香型白酒,拓展高端白酒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本文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張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