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9 12:56
相傳從前有對小夫妻,對雙目失明的老母親不孝。一天,老母親高燒不退,咳嗽吐膿血,呻吟著要喝魚湯。小夫妻倆埋怨:“家貧魚貴花錢多,真不為小輩著想?!彼麄z商量后,到山坡扯了一把有濃烈魚腥味的蕺(jí)菜,回家煮湯。老人眼看不見,湯入口有魚腥味,便說:“魚湯鮮呀!”如此連喝幾天,竟然大病痊愈。這是怎么回事?原來老人有幸巧服了能治“肺熱咳嗽吐膿血”的魚腥草。其實,魚腥草藥用價值又何止于此——
魚腥草又名蕺菜,入藥始載于南朝陶弘景《名醫(yī)別錄》,認為其性寒味辛,專入肺經(jīng)。功能清瀉肺熱,化痰止咳,排祛膿血,解毒消癰,利尿消腫,通淋除脹。主治肺熱咳嗽、膿痰壅肺、熱淋澀痛、痢疾、水腫等多種疾患。
古書中的魚腥草
《本草經(jīng)疏》稱魚腥草“痰熱壅肺,發(fā)為肺癰吐膿血之要藥”。如治痰熱壅肺,魚腥草250克,洗凈略搗絞汁,日分3次服;治肺結(jié)核咳嗽盜汗,魚腥草120克,放豬肚內(nèi)燉湯服食,一日1劑,連服3日。
《本草綱目》稱魚腥草可治“熱毒癰腫,痔瘡脫肛”。用治皮膚熱毒瘡癰,將魚腥草曬干研末,以蜂蜜調(diào)敷,未成膿者內(nèi)消,已成膿者排膿。或以鮮魚腥草搗爛敷治疔瘡作痛,絞汁涂治背瘡熱腫。治痔瘡腫痛,魚腥草一把,放鍋內(nèi)加水煎湯,熏洗患處。
《分類草藥性》稱魚腥草“治五淋、消水腫”。如治濕熱水腫,魚腥草、車前草各60克,水煎服;治熱淋小便澀痛,可單用魚腥草30克,水煎服,一日1劑。
《嶺南采藥錄》稱魚腥草“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如魚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調(diào)入蜜糖,痢疾患者飲服,可有良效。
魚腥草的現(xiàn)代研究
近年來,魚腥草應用范圍越來越廣?,F(xiàn)在常用于肺部各種感染,如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感染、大葉性肺炎、百日咳等,以單味魚腥草適量,煎湯服。對腸炎、腹瀉、尿路感染,也有不錯的療效。每日取魚腥草干品100克,以沸水泡燜片刻,不拘時頻飲,可治腎病綜合征。魚腥草蒸餾液點鼻,可治萎縮性鼻炎。夏季皮膚易生瘡、癤、痱子,以鮮全草搗敷有效。
魚腥草還可作蔬菜食用,頗得我國西南民間青睞。福建人喜食嫩葉,貴州人愛吃根莖。如將魚腥草投入沸水中焯(chāo)燙后,撈出切碎,加醬油、香醋、白糖、味精、麻油,涼拌佐餐,既爽口,又健胃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