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29 17:09
魚是一種營養(yǎng)十分豐富的食材,具有極佳的滋補作用。我國的二十四孝圖中就有一幅臥冰求鯉的圖片,講的就是孝子臥冰求鯉魚,為生病的娘親做鯉魚湯補身子的故事。一般我們吃魚主要吃的是魚身上的肉,而忽略了魚身上的其他部位。其實魚身上的都是寶貝!
1、魚鱗
原因:魚鱗是魚的外骨骼,富含膠原蛋白、鈣、磷、卵磷脂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同時還含有甲殼素這種膳食纖維。因為膠原蛋白會在70℃~90℃的溫度下轉(zhuǎn)化為可溶性的明膠,常見的吃法是將其制成魚鱗凍。
方法::將魚鱗刮下,洗凈。下入放滿水的鍋中,加點醋,使水溫保持在70℃~90℃的將沸未沸狀態(tài),小火慢燉。等魚鱗慢慢融化,湯汁黏稠之后,關(guān)火,將其晾涼,置于冰箱冷藏成凍。食用時,將魚鱗凍拌入調(diào)料即可。
2、魚骨
原因:魚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刺,富含鈣等微量元素,經(jīng)過軟化處理后,其營養(yǎng)成分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方法:非常小的帶骨小魚要使勁嚼碎,進入胃里后,胃酸會將其魚骨部分軟化,促進鈣、磷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溶出。大魚骨要吸它的骨髓,也就是魚脊柱中的白線。魚骨還可以加醋熬湯,小火燜煮(2~4小時)。需要注意的是,用白水煮湯,魚刺很難變軟,多加點食醋燜燉,可利用醋酸的作用促進魚刺軟化。
3、魚膘
原因:魚鰾里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對血脂控制有益。
做法:將魚鰾用清水洗凈,和魚一起清燉或紅燒。
4、魚肝
原因:魚肝是魚身體里儲存多種營養(yǎng)素的地方,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D和鐵等微量營養(yǎng)素,但其中的膽固醇和嘌呤含量也很高,不適合痛風(fēng)患者。
做法:魚肝和魚膽相連,在清洗魚肝時,別把魚膽弄破。肝臟有解毒的功能,特別容易集聚毒素。食用前,應(yīng)確定魚沒有受到環(huán)境污染。
5、魚腸
原因:魚腸含脂肪低,蛋白質(zhì)含量不遜色于魚肉。不過體積大的魚的魚腸才有食用價值,食用前要把里面的臟東西去凈。
建議:因為魚類所吃的食物都要經(jīng)過魚腸消化,所以它是魚的身體里受污染程度比較重的器官。如果對魚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不夠放心,就不建議吃。
以上就是魚身上其他部位的功效,聽起來可能覺得新鮮,但是確實有這樣的效果。不過在使用魚刺以及魚鱗等部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圖方便而囫圇吞棗,一定要將硬物軟化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