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7 14:24
養(yǎng)生提醒:不要頓頓大魚大肉
《黃帝內經》指出:“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币簿褪钦f,過多食用油膩厚味的食物,易使人生大的疔瘡(古代醫(yī)學認為癌癥屬于惡瘡腫毒的范疇)。
有些人在飲食上不太注意,經常大色大肉,要知道,肉類對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傷害很大,動物脂肪(例如膽固醇)在人體內難以分解,會逐漸附著到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脂肪團塞血管,心臟必須加倍運作,才能使血液擠過堵塞了的血管,這樣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因為肉類含有大量名為“嘌呤”(Purine的有機物質,在人體內分解后會產生尿酸,需由腎臟處理排出體外。吃肉太多,腎臟的工作量會大大增加,這樣時間一長,腎臟便會由于耗損過度,出現(xiàn)腎病。腎臟運作不佳,尿酸便無法排泄出去,積聚體內。尿酸中的水分被肌肉吸干后,會逐漸變硬,形成結晶體。若停留在關節(jié)里,便會形成痛風、風濕痛、關節(jié)炎等疾病;若積聚在神經處,則會導致神經炎與坐骨神經痛。
經常大魚大肉,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導致許多“小胖墩”的出現(xiàn),引發(fā)肥胖癥,還可能導致高血壓的發(fā)生。醫(yī)生認為,過量攝入高脂食物,血脂在血液中長期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超過了人體利用限度,久而久之,動脈就會發(fā)生粥樣硬化,導致心絞痛、心肌栓塞等疾病的發(fā)生。
食用過多高脂飲食,必然會導致血脂過高,使全身動脈硬化,其中包括腦動脈,由此引起腦路血、腦血栓、腦梗塞以致腦萎縮。
由于過多食用劇旨食物,使血請中膽固醇的含量增加,久而久之,就會發(fā)生膽囊結石和膽絞痛。醫(yī)院有諸多實例顯示,攝人高脂飲食后往往會誘發(fā)急性胰腺炎。
除此之外,經常大魚大肉,還容易患上癌癥。據調查,脂肪的消費量與乳癌、直腸癌、回腸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死亡率成正比。
所以,我們一定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飲食,切不可頓頓大魚大肉,只有這樣,才能少得病,保證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