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 10:34
自古以來,每年春天都是吃魚的季節(jié),年年如此,全世界如此。
美國教母級美食作家M.F.K費雪在她的美食名著里《如何煮狼——如何迎春》文章開頭就特別引用了日本江戶時代著名俳人山口素堂描繪春日第一次食鰹魚時深情款款的俳句:“嫩葉處處,山杜鵑啼唱,吾之初鰹”,費魚寫這本書的時候,正值二戰(zhàn),世界各水域一片混亂,所有那些暈頭轉(zhuǎn)向的鱘魚、梭魚都得閃躲深水炸彈,海鷗都得挨餓,魚變成了最稀罕的食物,費雪因為吃不到新鮮的魚而傷心難過,當(dāng)看到那位滿腹渴望的小小日本人,在俳句中如此深情款款地描寫春日鰹魚嘴角生津的美味,更覺得在戰(zhàn)亂時期連口腹都無法得到滿足的可憐及難過。我們卻由此可見,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到了萬物初醒的春天里,都同樣渴望魚的鮮味。
我沒有吃過第一口春天的鰹魚,我只吃過春天的鯽魚。不過春天的鯽魚并不能讓我深情款款地渴望,雖然這個時候的鯽魚有一種特殊的香氣,但這個時候的鯽魚為了交配為了產(chǎn)卵,要很努力地向上游跳躍尋找更合適的地方,所以此時鯽魚尾部用來支撐跳躍的小骨刺特別地多,每當(dāng)吃鯽魚的時候又挑出一根細刺,我總能感覺到到鯽魚努力向上拼搏掙扎的痛苦。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大部分普通的人和鯽魚沒有什么區(qū)別,鯽魚必須歷經(jīng)磨難奮力向上才能找到理想的繁殖環(huán)境,大部分的人也是必須經(jīng)受很多的競爭和挫折,身上用來自保或?qū)沟睦套兌嗔?,才能最終尋找到一種身份認可。
往往,一直以來少數(shù)的從生下來就順風(fēng)又順水的人,身上的刺就很少。
當(dāng)然,不可否認春天的鯽魚確實是一年之中最好吃的,特別適合清蒸,樓上仙阿姆又很細心地教導(dǎo)我,在鯽魚尾切上幾刀就感覺不到魚刺了,但我還是喜歡用鯽魚來煮湯,因為曾經(jīng)有魚刺卡喉的可怕經(jīng)歷,所以就干脆煮久一些,煮到骨肉分離后,把魚骨魚刺挑走,再丟入幾塊蘿卜,最后沖入一杯牛奶,濃濃奶香中,本來略顯小家碧玉的家常鯽魚湯,倒也溫婉多采更具氣質(zhì)了。
鯽魚蘿卜奶湯
原料:
鯽魚1條、蘿卜1根、牛奶100克。
調(diào)料:
鹽2克、油適量、姜1塊、香菜少許。
做法:
1、鯽魚治凈,在魚身上切幾刀,抹上鹽腌制十分鐘。鍋燒熱,倒油,放姜片爆出香氣,把魚放到鍋里煎至兩面煎黃。
2、把煎好的魚移到湯鍋中,加入開水滾煮20分鐘,煮出奶白湯色,魚肉開始分離。
3、用勺子把魚頭魚尾魚骨打撈出來,加入切好的蘿卜條,再煮10分鐘。
4、最后沖入牛奶,煮至微沸就關(guān)火,放香菜提香即可。
戲戲叮嚀:
春天的鯽魚因為準備產(chǎn)卵,本身就有奶香氣,加入一些牛奶可以令奶香更充沛。
鯽魚刺多,給小孩老人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魚刺。
牛奶不宜高溫加熱太長時間,最后才沖入牛奶,煮至微沸就必須關(guān)火,才能保持牛奶的營養(yǎng)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