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7:46
4、做好的果脯有光澤,表面有透明的膠質(zhì)感。晾涼后,放入干凈、干燥的玻璃瓶中,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注:
1、白糖量約為處理后的山楂果肉的十分之一,這個比例做好的果脯稍有些酸,我是覺得很合適,怕酸的話可適量增加一些糖量,但也不宜太多,否則不容易干。
2、我曾試過先將生山楂去蒂去核,再用整個的山楂來做,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不好,整個的山楂不易烘干。不僅烘干的時間大大延長,表皮容易干硬,而且因內(nèi)部總是處于較濕潤的狀態(tài),容易發(fā)霉變質(zhì)。所以如果事先去核后用整個的山楂,也要將其掰成兩半,更容易烘干。
3、至于到底烘干到什么狀態(tài),大家都吃過果脯買過果脯吧,吃到的是什么樣的,烘到什么樣就差不多了。
4、如果沒有暖氣,也可用烤箱低溫烘干,具體溫度時間則要自己來摸索了??傊欢ㄒ蜏?,否則一定會把山楂給烤焦的。
5、果脯的出品率,大概是5比1,5斤生山楂差不多做出一斤果脯,根據(jù)這個比例來決定做多少山楂吧。
傳說中果脯最早源于春秋時期,真是夠久遠!從唐代起開始用蜂蜜浸泡水果蔬菜,到宋代又有了糖漬。為了區(qū)分,蜜泡的稱為蜜餞,糖漬的則稱為果脯。
現(xiàn)在流行的北京果脯據(jù)說始于明朝皇宮的御膳房?;噬弦荒晁募径家运?,這在幾百年前怎么可能實現(xiàn)呢?御廚們就依春秋老方將各種水果泡在蜂蜜里,蜂蜜的含糖量在75%以上,是絕佳的防腐劑,這樣皇上想啥時吃水果都能吃上。
后來,這種制作方法從皇宮里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chǎn)果脯的作坊。只不過,走出皇宮的果脯已經(jīng)不再用蜂蜜制作,而是用比較廉價的白糖了。
將近100年前的1913年,前門一家干果老字號聚順和制作的蜜餞果脯,獲得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從此北京的蜜餞、果脯蜚聲中外,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京特產(chǎn)”。
說起果脯這個東西,我一直覺得是相當?shù)亍半u肋”,因為它多年來一直作為“北京土特產(chǎn)”的形象出現(xiàn)在火車站外、前門大柵欄等外地人多的地方,真是夠土。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能夠帶走送人的北京特產(chǎn)除了烤鴨,好像就是果脯,但烤鴨幾乎無人不愛,果脯卻是幾乎無人喝彩。反正我是覺得它不好吃,又甜又膩,送人吧也不夠氣派,顯得小里小氣。
但是到了物品極大豐富的今天,果脯依然還占據(jù)著它的那份市場,商店里依然有各種包裝的果脯出售,包裝上依然大大地寫著“北京特產(chǎn)”,依然有不少人在買在吃。
看來,這個特產(chǎn)并不雞肋,而是相當招人喜歡。當這種特產(chǎn)能夠在自家DIY時,它就顯得更加可愛了。當把它作為小禮物送人時,而是相當?shù)赜忻孀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