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7:44
用最家常的食材做養(yǎng)生面包-紅糖核桃包
這周連著做了四次這款面包,下貨太快,是真的好吃。就算其中兩次,因為發(fā)酵不足,基本失敗,味道也很好,反正,爺倆兒都很捧場!
就是成本高了點,家里買的核桃,每次敲著生吃,下貨速度很慢,還常常不記得吃,做面包可倒好,一下子消耗一堆,做成兩個面包,光是揉入面團的50克核桃還不過癮,想每一口都能吃到很多核桃仁,于是,整形的時候又卷了50克進去!兩條面包一天就解決掉,細想挺不可思議:真的吃了那么多核桃?不過,既然紅糖,核桃,都是養(yǎng)生食材,那就多多益善,成本靠邊站了~~
做完那個“炸火食”,就延續(xù)了酵種法來做這個面包,以前好像在哪兒見過類似的,稱它為“海綿法”?是在自由那兒看到的?不過,我的做法基本沒啥理論支持,純粹一手實踐出來的,做出來的東西好吃,那這種做法就可行!
酵種做好后,往里添加高粉,加來加去,我都懷疑我的秤是不是有問題了,那個炸火食,用的普通面粉,牛奶量68、9%,而這次是高筋面粉,水量卻只用到53%!為了驗證這個比例,接下來的三次,認真地過秤,但,都是相同的份量,不是秤的問題?難道水酵種和奶酵種稠度不一樣?面粉的問題?普通面粉是婆婆磨的,這次磨的面粉面筋確實挺大,但應該不會大過高粉吧?!還是我換高粉換的?金像粉用完了,我用了超市里買來的維良粉,這個粉以前用過,直接法做吐司吸水也在68%左右,應該不是粉的問題!最后,我權且這樣認為吧:這種水酵種在發(fā)酵過程中濕性和黏性增大,相當于增加了液體的份量,所以,用粉量要比直接法要多一些,有待于進一步考證!
不過,這也正說明了一個問題,任何方子都要辯證著來用,不要過于教條主義,相信能給你帶來真實感覺的東西,遠比那些眼見摸不著的東西,更來得靠譜兒!
很柔軟(酵種法的持水力強),很香(核桃仁啊,核桃仁),很有風味兒(紅糖,我最愛,尤其是小米粥拌紅糖,月子粥,永遠喝不夠),很好吃的紅糖核桃包!
原料:
A:高粉180克、酵母2克、水160克、糖15克。
B:高粉120克、酵母1克、紅糖50克、鹽4克、黃油20克。
C:核桃仁50+50克、葡萄干38克。
做法:
1、將A的所有原料混合,用筷子攪拌均勻即可,覆蓋發(fā)酵3-4個小時。
2、核桃仁提前烤熟(140度15分鐘),取出放涼掰成碎粒。葡萄干如果不是很干硬的那種,可以不浸泡,我覺得不浸泡的口感更好一些,有嚼勁兒,看個人愛好吧。
3、把紅糖放入保鮮袋,用搟面杖搟碎結塊。把B中除了黃油之外的其他原料和A混合揉勻,加入黃油,繼續(xù)揉勻至出現粗糙的薄膜即可。
4、將葡萄干和50克核桃揉入面團,揉勻即可。
5、將面團收圓,放于溫暖處發(fā)酵至兩倍大。
6、取出面團,排氣,分割兩等份,中間發(fā)酵20分鐘。
7、將面團搟開,在上1/3處鋪上一些碎核桃仁,將上1/3折下來,包住核桃仁,稍稍壓緊,在下1/3上再鋪一些碎核桃仁,上折,壓緊。最后對折,收成橄欖形。
8、放入烤盤,最后發(fā)酵,劃兩道口。
9、烤箱200度預熱,“上火半功率下火全功率”烤15分鐘,轉上下火190度再烤5分鐘即可。(這是我最近常用的一種烤法,如果烤箱沒有這種功能,就上下火200度,共20分鐘,上色后蓋錫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