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15:36
對于這個問題的正確看法,還是得回到三因制宜的中醫(yī)治療原則,也就是說,要根據(j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時間上看,秋分之前應多考慮秋濕,秋分之后應多考慮秋燥。秋分之前的氣候一般延續(xù)夏天暑濕氣候,以濕氣為主,這段時間的疾病治療應多考慮“秋濕”。而秋分之后的氣候,一般會向寒冬的干冷發(fā)展,這段時間的疾病治療應多考慮“秋燥”。
從地域上看,我國南方應多考慮秋濕,北方應多考慮秋燥。我國南方地區(qū)氣候比較潮濕,秋季多陰雨,所以此地患者的疾病治療應多考慮“秋濕”,就像前面談到的云南秋濕的例子。而北方地區(qū)氣候比較干燥,秋季多肅爽,像甘肅、寧夏等地,所以此地患者的疾病治療應多考慮“秋燥”。
從患者體質角度看,體質偏陽虛的人應多考慮秋濕,體質偏陰虛的人應多考慮秋燥。秋季患病易從“濕”化,也就是說,容易轉變?yōu)椤皾瘛毙停委煏r需要從“秋濕”入手。而體質偏陰虛的人,秋季患病易從“燥”化,也就是說,容易轉變?yōu)椤霸铩毙?,治療時需要從“秋燥”入手。
當然,以上只是一般情況,如遇氣候異常、地理條件特異、體質復雜或本身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則當具體分析。
總而言之,秋天不一定需要防秋燥,有些人可能不需要防秋燥,而需要防秋濕。具體是哪一個,取決于氣候、地域和體質3大因素,所以,不要盲目的防秋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