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9 13:49
原料:
面團:
中筋面粉250克、水140克(冬天熱水、夏天冷水、春秋溫水)、鹽2克。
肉餡:
豬前夾肉200克、雞蛋1個、生姜數(shù)片、料酒10克、皮凍300克、生抽10克、鹽4克、生粉10克。
做法:
1、將所有面團材料混合,揉成光滑均勻的面團,蓋上濕布飭20-30分鐘;
2、豬肉、雞蛋、料酒、少量姜片加入料理機內(nèi),攪打成肉泥;
3、取一大碗,將肉泥與切碎的皮凍混合,加入生抽、鹽、生粉拌勻;
4、將面團搓成長條,分切成小劑子,搟成薄薄的圓形面皮;
5、包入肉餡,打褶包成小包子;
6、蒸籠內(nèi)墊掃油,將包子均勻的擺入蒸籠內(nèi);
7、鍋中水煮沸后,放上蒸籠,旺火蒸5分鐘即可;
8、生姜切絲,加入鎮(zhèn)江香醋中,湯包蒸好后,蘸食即可。
水晶的皮、飽滿的湯、加上姜絲香醋,誰能比我更誘惑!
說起上海的特色小吃,本地人肯定會掰著指頭數(shù)——東上海老人房糕、五芳齋點心、鴿蛋圓子、素菜包、雞汁生煎包、蟹殼黃、南翔小籠包、四喜烤麩、四季糕團、桂花糯米糖粥、開洋蔥油面、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紅燒生煸滑炒等等等等,不過以上所說的林林種種里面,大家最耳熟能詳?shù)?,估計就是上海小籠包了。
上海小籠包,論其正宗,當屬南翔小籠,是上海市嘉定縣南翔鎮(zhèn)的傳統(tǒng)名點,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最初的創(chuàng)始人是日華軒點心店的老板黃明賢,后來他的兒子才在豫園老城隍廟開設了分店。今天的豫園是上海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它以其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氛圍吸引了無數(shù)的游客,而南翔小籠則用它獨特的美味招引了天下無數(shù)食客。所以有人笑言,到上海必游豫園,游豫園必嘗南翔小籠。
坨媽也曾經(jīng)吃過豫園的南翔小籠,感覺那包子皮薄、餡多、鹵重、味鮮。制作也非常的講究,一個包子規(guī)定要14個褶以上,一兩面粉要制作十只,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出籠時取一只放在小碟內(nèi),戳破皮汁滿一碟為佳品。
不過說實話那包子鮮則鮮矣,但對我這個湖北人來說那味道中有一個小小的不能接受的地方,那就是我不習慣包子的肉餡居然是甜的!我想北方人或者四川人估計更難接受。我發(fā)現(xiàn)每一個地方的人,口味都有其固定堅守的習慣,有些小陳規(guī)是很難改變的。限今為止我唯一能接受的帶甜味的肉包子,就是廣式的叉燒包,就那個,也是我磨合了很久才習慣的。
其實湖北也有非常有名的湯包,武漢的四季美湯包,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
以我個人的口味而言,我更喜歡四季美的口感,因為它的湯包,肉是咸的不是甜的,呵呵。
原文地址:https://home.meishichina.com/space-182572-do-blog-id-18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