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7:55
貼餅子是老北京民間的一種吃食,是玉米面做的一種金黃色的餅。在舊時的北京,家里都不富裕,能吃上這種粗糧的主食已經(jīng)很知足了。不用追溯的太遠,就拿最近的朝代清朝來說,除了皇宮和官員家里吃細米白面,老百姓都是貼餅子、棒渣粥。
而如今家家都能吃上細米白面了,超市里面的粗糧倒是貴的很。這種用玉米面做的主食也反倒成了農(nóng)村很多旅游景點農(nóng)家樂的招牌吃食了。之前去門頭溝山里面的潭柘寺,在農(nóng)家樂里吃的就是這個。
其實玉米面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素,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F(xiàn)在吃粗糧大多都是為了補充營養(yǎng),平衡身體所需。所以只要適量的攝入便達到了目的,所以從口感和味道上可以做一些改良。來迎合現(xiàn)在大眾的飲食習慣和口味, 畢竟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曾經(jīng)的艱苦年代了。
我在貼餅子里面,加了奶粉和葡萄干,葡萄干用桂花陳酒浸泡,和面改用牛奶,來豐富味道增加口感。貼餅子應該是在農(nóng)村用的灶上,大鍋里面燒開水,把餅貼在鍋邊這樣貼熟的。但現(xiàn)在各家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可以選厚一點底的鍋,最小火一點一點的貼熟。
原料:
玉米面100克、黃豆面50克、奶粉30克、白糖10克、酵母1克、牛奶100克(可用清水代替)、清水50ml、桂花酒適量。
做法:
1、稱重好所需的各種原料備用;
2、酵母粉用50ml30度以下的溫水溶開;
3、一點一點加入到玉米面中,在加入牛奶攪拌均勻;
4、拌勻的玉米糊靜置2個小時,會稍稍蓬松;
5、我用的桂花陳酒,覺得用來浸泡葡萄干再放入面團匯總會很搭調(diào);
6、浸泡葡萄干15分鐘等待變軟;